加國新聞

卡尼政府與小特魯多的政策對比 作者:湯友志


[2025-09-24]
      俗話說,「一朝天子一朝臣」,換個角度也可以說是「一朝天子一朝策」。加拿大政壇的權力更迭,意味著政策重心與執行風格的調整。
        2025年春,前央行行長、前英格蘭銀行行長馬克·卡尼接任自由黨黨魁與總理職務,標誌著加拿大從小特魯多時期進入了一個新的政策階段。儘管卡尼延續了自由黨的基本價值取向,但在國內議題上,他所推動的方向與前任相比,既有延續,也有顯著不同。
    宏觀經濟與財政政策方面,小特魯多時期財政政策強調擴張式公共開支、大規模基礎設施投資、社會福利擴張(如兒童福利、國家級牙科保險/藥物保險等),以推動經濟增長與社會公平。 但這種方式也導致赤字與國債壓力而受到批評。卡尼政府則更強調財政紀律與可持續性。他所推的一些政策目標是減輕家庭與民眾的直接經濟負擔,如把最低邊際所得稅率從 15% 降至 14%、為首次購房者免除商品及服務稅(GST)等。 這顯示出在經濟增長刺激與財政穩定之間尋求新的平衡。
   在氣候與環境政策領域,小特魯多時期把碳定價/碳稅(包括對消費者部分)、溫室氣體排放減少、可再生能源發展等作為政策核心,是其氣候政策標誌性內容。 卡尼政府則取消了聯邦消費者碳稅,從 2025 年 4 月起生效,以回應高生活成本下民眾反彈; 但仍保留對工業、大排放源等的碳排放課稅或相關機制。政策方向從「全民承受」向「差別部門/群體承受」轉變。
   至於移民與人口政策,在小特魯多時期,移民政策顯著擴張。永久居民與臨時居民的數量持續上升,以填補勞動力缺口、支持經濟增長。卡尼上任后認為此前高速擴張在公共基礎設施、住房、教育等配套上的壓力過大,因此在 2025–2027 年期間將永久居民和臨時居民的入境目標逐步下調,更加重視與國內資源和承載能力的匹配。
   在民眾十分關注的住房與生活成本議題,小特魯多政府曾推出國家住房戰略,支持可負擔住房建設並提高公共住宅供應,但由於建設週期、地方協調與資金效率問題,效果不佳。 卡尼政府重點推出短期紓困措施(如首次購房者稅務減免、GST 豁免等),並更加重視迅速見效的政策來緩解房價高企與生活成本上升帶來的壓力。 這種策略更傾向於「先解決明顯痛點」。
   關於社會政策與福利,小特魯多時期推動託兒服務、牙科保險、藥物保險等社會福利普及,為低收入和中產家庭提供支援。 卡尼政府並未否認這些政策的價值,但在財政壓力下,新項目的擴張將更為謹慎、分階段推進,更依賴與省份/地方政府合作。 社會政策的速度可能放緩,但不會全面撤回。
   兩屆政府的差異,也表現在政治風格與治理方式上。小特魯多時期多為強勢政府,有較多政策空間和時間去推出標識性和長線改革。卡尼政府目前為少數黨政府,需要更多跨黨派支援,政策設計出發點更注重可行性與民意接受度。 他在敏感政策(如碳稅、稅負、住房)上的快速調整即體現了這一點。
   最新民調顯示,卡尼當前在全國範圍內仍享有相當不錯的支持率與政府表現認可度。 根據IPSOS最近一次民調,約 58% 的加拿大人對卡尼領導下自由黨政府的整體表現表示贊許。 他在年輕人和老年人群體中的支持尤為強勁,自由黨相對於保守黨的領先仍在某些民調中存在。另一方面,他的支持並非無懈可擊,經濟衰退信號、貿易談判問題、生活成本上升等議題有可能成為反對派攻擊點。民眾仍對生活成本、經濟壓力等問題持關切態度,這也是卡尼政策必須解決的核心挑戰。卡尼的支持不可能一路凱歌高奏,同樣存在下滑風險。
   總體而言,卡尼政府與小特魯多時期在國內政策上有著明顯的轉向:從小特魯多那種帶有強烈社會理想主義、大規模公共投資與氣候領導力標誌性的路線,向卡尼的務實主義、政策差別化調整、財政可持續與民眾生活成本壓力緩解的方向轉變。卡尼政府目前仍然處於「蜜月期」——民調支持尚好,但挑戰不少,政策方向務實且傾向短期見效,但能否轉化為持續信譽和長期民眾支持,將取決於他能否在政策執行與民眾感受之間持續獲得正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