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


“不吃饭也要看”的湾区“世界杯”,有何魅力?


[2025-07-19]
視頻連接https://static.nfnews.com/content/202507/09/c11490272.html?from=
weChatMessage&colID=14&appversion=12600&firstColID=24686&enterColumnId=0


7月4日晚,佛山市第十一届运动会暨健力宝杯第十九届佛山“西甲”足球联赛正式“开波”。920名球员同聚云秀山体育场,国际球星与草根球员将在近百场赛事中同台竞技,规模创历届之最。去年,佛山“西甲”创下入场观赛超146万人次、全媒体流量超43亿的纪录。按照73场赛事计算,场均观赛达2万人次,接近中国足协公布的中超2024年赛季水平。




看佛山“西甲”,大家究竟在看什么?在这里发生的画面,或许超出你对一场普通球赛的想象。就拿7月6日湛江热点对阵潮汕恩祈这一场来说,现场“反差感”拉满——狠话是要放的,但朋友也是要处的。场上脚风凌厉、寸步不让,一点不“求其”,场下“友谊第一,比赛第四十一”“湛江生蚝、潮汕生腌,踢完还是好朋友”。加油是要喊的,但形式可以是多样的。潮汕英歌舞“炸场”,吴川八音锣鼓助威,还有湛江卖花姑娘跨越400公里,携新鲜荷花现场送“荷”美祝福。


自家是要支持的,但对家美食也是无法拒绝的。牛肉店主带1000粒牛肉丸现场“投喂”,围观群众边看球边“吃播”,一边喊着“对家用美食‘干扰’球迷”,一边感叹“真香”。


地气即人气。一座城的性格,是这座城里的人们决定的。街坊们口口声声说“只是得闲”“带孩子感受氛围”“来看节目表演的”,却让烁石流金下的“西甲”几乎场场座无虚席、看台声浪震天。看似“心口不一”,实则深谙“和气生财”。今年全国共40支劲旅参与佛山“西甲”,且首次有港澳球队参加。不让“家人”扫兴,不让家门口的球场落空,实实在在地到场支持,这是务实广东人向世人说出的“欢迎光临”。19岁,正是闯的年纪


佛山“西甲”,源于2002年举办的首届三水区足球联赛,因历届都在西南街道举办,故被群众称为“西甲”。
横跨23年、成功举办十八届,佛山“西甲”从草根足球赛事逐渐蝶变成湾区足球现象级IP,区域辐射力逐渐增强,招牌越擦越亮。赛事来到2025年,今年的佛山“西甲”,年方十九。


19岁对一名足球运动员来说,是怎样的年纪?
姆巴佩19岁在世界杯大放异彩,梅西19岁被马拉多纳认定会是潘帕斯雄鹰未来的领袖,贝林厄姆19岁成世界杯历史上首位进球的00后球员。
19岁可以说是“试金石”年龄,是天赋兑现的关键阶段。对佛山“西甲”来说,同样如此——
好基因。



佛山“西甲”的根脉,深植于三水百年足球热土,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三水西南菜市场收摊后的空地,便是草根球员的战场,留下了“早上菜市场,下午足球场”的市井传奇,为这片土地注入快乐足球的基因。

能“听劝”。佛山“西甲”可塑性强,此前受制于赛事地域性,辐射范围小,一直不温不火,带动效应弱。但在前两年,佛山“西甲”开始“想开了”,把民间自发和政府组织有机结合,提级办赛,创新“省级支持、市级统筹、区级主办”三级联动办赛机制,比赛场次和场均观众分别达到改革前的3.6倍和5倍,赛事知名度、传播影响力指数级放大。懂经营。佛山是制造业大城,在“运动生涯”的商业价值“窗口期”,办赛自然不忘突出产业特色。佛山“西甲”球员以职工为主,奖品主打“佛山制造”,“佛山品牌”通过赛事直播走向全国。2023年,社会支持办赛资金比改革前增长24倍至1630万元,占总投入七成;2024年,赛场周边改造和办赛资金3239万元全部由社会支持,真正实现“花小钱、办大事”。如今的佛山“西甲”已辐射粤港澳大湾区,被誉为大湾区的“世界杯”。赛事不仅吸引香港明星队、U23足球队、东方足球队和港澳联队、澳门职工联队参赛,更有20批、500多名港澳乡亲组团“返乡睇波”,在赛场感受记忆中的乡愁。今年赛事将持续两个月,预计将吸引观赛人数超200万,打造全国最顶流、最专业、最具影响力的群众足球赛事褪去雏羽,锋芒初露,19岁的佛山“西甲”,正是闯的年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