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新聞


【機遇香港之大有可為】配合國家所需 推動貿易電子化 黃英豪:港金融貿易仍大有可為


[2024-08-07] - 628人點閱
香港近年深受地緣政治及全球供應鏈重構影響,市場關注香港特區如何保持及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及貿易中心地位。香港中華出入口商會榮譽會長、立法會議員黃英豪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指出,香港現在仍是集外貿、金融、運輸等多功能一體的「自由港」,相信內地作為香港貿易行業的最主要服務對象,本港正受惠「一帶一路」倡議、《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及「國內和國際雙循環」發展格局帶來的新機遇。他認為香港若能配合國家所需,以國際金融和國際貿易作為發展經濟的兩大推手,未來國際金融中心及貿易中心仍大有可為。 ◆香港文匯報記者 馬翠媚
黃英豪指出,當前香港貿易行業面臨四面八方的挑戰,如海外市場經濟放緩衰退、內地經濟復甦的正面影響小於預期,短期內對港構成直接和突出的影響,以至地緣政治帶來的衝擊等。在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香港在傳統貿易領域的優勢正在萎縮,而且造成該不利局面的部分因素並非香港可以左右,因此為了鞏固和提升貿易中心地位,有必要在一些新的、可以作為的領域,如貿易數字化、跨境電商、離岸貿易,制定有針對性的政策調整,並鼓勵相行業發展,以尋求突破。
東南亞電子商貿極速攀升
雖然面對不同內外挑戰,可是香港作為一個國際性城市,在東南亞各國和中東地區仍能發掘很多潛在商機。黃英豪以跨境電商為例,東南亞各國電商發展迅速,參考谷歌、淡馬錫等發表的 《e-Conomy SEA
2022》報告,6個東盟國家的電子商貿總值,從2019年的430億美元(折合約3,354億港元)增至2022年的1,310億美元(折合約1萬億港元),增幅超逾兩倍,報告預計到2025年電子商貿總值會進一步攀升至2,110億美元(折合約1.65萬億港元),故他相當看好東南亞國家在發展跨境電商的巨大市場潛力。
「本港應積極配合國家需要,以國際金融和國際貿易為兩大推手,將東南亞各國和中東地區的城市作為推動上述業務的優先站點,進而加快『一帶一路』沿線布局,既服務於國家經濟戰略的需要,又為香港的長期繁榮穩定奠定堅實基礎。」
倡建立粵港澳互通互認標準
與此同時,他認為香港與大灣區其他城市的融合發展已是不可逆轉趨勢,發展跨境電商事業可考慮建立粵港澳三地互通互認的產品標準。當前產品標準及認證是港商進入內地市場時面對的關鍵問題,他解釋「香港中小企加入跨境電商從而進人內地市場需要接受國家的安全認證和產品檢驗,但兩地產品認證、檢驗的法規與制度不同,不同產品類別的產品安全標準和品質要求在技術規格、認證測試等領域亦不盡相同,故造成了部分商品會面臨長時間的海關檢疫甚至被海關扣留、退還的風險」。
為此,黃英豪建議特區政府向中央爭取建立粵港澳三地互通互認的產品標準,「以大灣區為試點,合作發展大灣區統一的產品認證和品質檢測標準,並且推廣此標準成為內地與國際認可的優質標準,滿足香港產品在大灣區內流通的需要,部分相關產品可以開通綠色通道進行先試,方便其首先在粵港澳大灣區內的流通。長遠而言,可促進內地與香港產品雙向流動的需求,並建立大灣區優質產品的推廣效應,為走出去擴展國際市場做準備。」
他進一步提到,香港特區可以電子數碼產品為先行試驗產品,與內地政府達成協議,爭取批准香港認可機構可直接為產品進行3C認證,免卻在檢測後再要通過內地認證機構認證的額外時間和成本。以此為例再逐步擴大至食品飲料、個人護理化妝品等不同產品類別。而特區政府實驗室可根據目前兩地在檢測認證上所面臨的問題,專注於更新、完善現有標準和制定新標準。
冀大灣區內地城市設「香港倉」
黃英豪還希望,香港特區可與大灣區內地城市保稅倉合作,開闢「香港倉」。他解釋,由於「倉庫」是發展跨境電商不可缺少的一環,商品需要儲藏於離客戶最近的地方,以縮減運輸時間及成本,同時商品的儲存、運輸都離不開倉庫的建設和運營,故他建議特區政府與內地政府協商合作,在大灣區內地城市現有的保稅倉庫開闢相應的「香港倉」存儲一般的香港貨品,從而降低中小企業進人內銷市場的成本。




上题 : 奧運掀熱潮 內地運動消費增 年輕人潮玩匹克球企業趁勢發圍

下题 : 人民幣離岸價升破7.09 見9個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