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


(有片)香港回歸祖國28周年|今年我們都是28!


[2025-07-01]
視頻連接https://www.wenweipo.com/a/202507/01/AP68631f1ee4b095fefb9aa397.html
(香港文匯報記者 夏微、朱燁、馬靜、黃寶儀、實習記者 宛辰歌 上海、北京、廣州報道)「今年我們都是28!」當年的香港「回歸寶寶」如今已成為風華正茂的「回歸青年」。據香港特區統計處數據顯示,1997年共有59,250位新生嬰兒呱呱墜地,外界對他們有個親切一致的稱呼——「回歸寶寶」。有人說「人生就是尋尋覓覓」,香港文匯報特地找來四位「回歸寶寶」,分享他們與香港特區共同成長的經歷,以及他們對香港及自己未來的期許。

葉君瑤:做中國香港人很酷「小時候我就感覺中國香港人這個身份很酷。」與香港特區同齡的葉君瑤雖然1歲多就隨父母遷居上海,但在過去的28年裏,她幾乎每年聖誕節都會回香港。家中在內地經營的港式餐廳「避風塘」今年也已到了第27個年頭,如今從父母手中接管生意的葉君瑤,更是時常回港,在街頭巷尾汲取靈感,不斷探索香港美食的獨特魅力。她希望通過地道的老港味,將香港的飲食文化帶到內地。


雖然從小在上海長大,但在整個童年時光和青春期的歲月裏,葉君瑤都喜歡介紹自己是「中國香港人」,「講自己是中國香港人,是帶着一種情結的,一種自豪感。」冀港青多走出去看看到了讀大學的年紀,為了更深入了解故鄉,也出於對未來經營家中生意的考慮,葉君瑤選擇到香港科技大學讀書。她表示,過去的28年裏,如果單從城市更新和發展速度來說,上海是更快的。反觀香港,這座在早期已經是國際大都市的城市,這些年的變化不算大。這一點單從餐飲行業就可窺見一二——香港的菜品仍保持着很傳統的味道,而上海的餐飲行業一直在創新,迭代很快。在她看來,在保持傳統口味的基礎上,進行一些迎合時代的創新會更好。雖然香港的變化不大,「但也正因如此,香港沉澱下來的文化底蘊十分厚重,就比如很多的老店舖開了幾十年還在那裏,這也是為什麼很多老外非常喜歡香港,因為她有很多歷史遺留的東西,她很懷舊。」在葉君瑤的眼中,香港有太多的故事可以講,「她在歷史的長河裏經歷了很多事,很多人住在香港會感覺是住在了歷史裏,這是她迷人的地方。」香港有令人着迷的一面,也有讓葉君瑤感到可惜的一面。她提及在香港讀大學期間,剛好趕上了香港社會比較亂的時期,她希望,更多土生土長的港青,能夠願意走出去看看,「現在內地發展得這麼好,生活水平這麼高,很多港人真的應該走出來看看。也希望香港本地媒體可以多多宣傳內地的變化,內地的生活。」葉君瑤直言,從小的「雙城生活」模式讓她的眼界更加開闊,受益終身。7·1惠食客 共慶回歸樂與香港特區同年生的葉君瑤宣布,旗下餐廳推出特別活動,「屆時食客能以7.1元人民幣的價格換購香港特色美食碗仔翅。」讓內地居民一起感受香港回歸28周年的歡樂。